编者按:《一生只为一事来》是2019年上映的国语剧情传记电影,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为原型,展现了她扎根大山39年,用质朴信念坚守初心,为孩子们点亮未来与希望的伟大壮举,传递了教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今,在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一群“驻村工作队”队员如同支月英老师一般,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爱心照亮乡村,用行动诠释使命,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一线,被群众亲切称为“自家人”。
戎装褪去本色在 冲锋一线仍是兵
军营里,他们是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乡村振兴路上,他们是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从脱下军装到扎根乡土,他们把在部队大熔炉里淬炼出的过硬作风,转化为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铿锵脚步,展现出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使命担当,已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一支“精兵劲旅”。
从省会城市到穷乡僻壤,从部队营职军官到乡村振兴一线书记,不论环境变化,还是身份转变,新州镇马雄村第一书记梁致华始终保持初心不改,他以到任即冲锋的姿态,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大胆开展工作,他结合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沃柑、万寿菊、灵芝和木耳等种植项目,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军人本色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革步乡革步村第一书记熊盛华,当兵17年,专业后连续七年辗转三个村,作风不变、热情不减,无论在哪个村,他都坚持脚踏实地干工作,白天记录群众诉求,晚上梳理工作思路,准确掌握所在村的发展难点症结,想方设法为村里乡村建设出实招、谋良策,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群众的好评。
克长乡联合村第一书记潘兵超,在部队服役八年,军队作风深入骨髓,驻村每天坚持十公里耐力训练,练就了过硬的体能素质,今年汛情来袭,他发挥自身优势,驾着皮划艇冲在抢险救灾一线,转移安置群众,为群众运送物资,连续奋战一个月,用行动展现出退伍军人的本色和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者保乡巴内村第一书记田必广,退伍十年,作风如初,为民情怀不改。他视村庄如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他积极为村里的困难群众、贫困学生申请资助,帮助村民抢收抢种,为乡亲们金银花产业找客户寻销路,利用休息间隙帮助老人背送玉米、粮食,将亲民、爱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女子能顶半边天 须眉不让赫功前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们同样是领头雁、是战斗员、是娘子军,她们巾帼争辉,筑梦芳华,她们如同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凝聚起无数女性的力量,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美丽画卷。
从初次进村入户晕车呕吐的痛苦不堪,到如今驾驶摩托奔驰在山间小道的潇洒自如,被村民亲切叫作“小马书记”的么基村第一书记马省青,聚焦所在村的特色资源,锚定“电商赋能+生态产业”双路径,依靠电商直播打开增收新通道,把村里的辣椒骨、腊肉、黑山羊、蜂蜜、茶叶、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推上平台,过去村里滞销的“土货”,如今已成为电商平台上的“香饽饽”。

金钟山乡乌冲村第一书记陈彩兰,结合当地原始森林丰富的特点,优先吸纳在家剩余劳动力60余人到保护区内做管护员,每月稳定增收2000余元。同时与村“两委”一道跑资源、引专家,谋划生态产业,联合设计生态研学路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隆或镇八峰村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坚毅的身影——她便是驻村第一书记罗婧。她主动请缨投身乡村振兴,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种桑养蚕,种植生姜、芋头,为八峰村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隆或镇拉也村第一书记韦懿轩,她身材瘦小却步履铿锵,她性格腼腆却做事麻利,她深挖拉也村产业的绿色生态优势,把稻田文化融入农文旅之中,吸引游客到村里感受民俗风情、进行劳动体验,借助文旅树起拉也村大米品牌,推动大米销售量大增,让村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时光更迭,岁月匆匆,当一茬又一茬工作队在不断更换的时候,有的人像支月英老师一样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坚守,他们披甲执锐,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成了他们难以割舍的情怀。
德峨镇保上村第一书记冼寒涛驻村六年,坚持踏破门槛走访、俯下身子倾听、绞尽脑汁谋划的工作作风,硬是把一个贫困村、“空心村”变成了如今游客络绎不绝的文旅村、富裕村,他依托特色产业“烟蔬轮作产业园”基地,打造出了“高山哈密瓜”品牌,让保上村的发展实现了蝶变。

从大庆村转战弄桑村,柏志立书记决心未变,因为一张宏伟的蓝图已经在他心中悄悄绘就:他决心在新的任期内,把弄桑村打造成为一个融合休闲垂钓、生态采摘与绿色蔬菜种植的小型田园综合体。同时要最大程度挖掘本土饮食文化,推动“七色糯米饭”“蜂蛹糍粑”等传统小吃实现标准化生产与文化赋能,使其成为承载乡愁、吸引游客的弄桑名片。
再度请缨坚出战,猴场村第一书记陈国强服务百姓的炽热情怀始终如一。村里桥梁遭洪水损坏,他第一时间联系部门维修,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当42名困难群众无法交上医疗保险时,他及时联系后援单位为民排忧解难;村里群众难以吃上水果,他发动种植水果的朋友捐赠火龙果,免费分发给村民,将温暖与关爱送进千家万户。


广西广播电视台派驻者浪乡者烘村第一书记罗礼昊,发挥媒体人优势,三年来用心挖掘故事、记录生活、传播声音。一个个小故事,让“五彩隆林·天生好物”的名片更加闪亮。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乡村振兴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需要更多支月英式的驻村工作队扎根乡村,贡献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隆林各族自治县的驻村工作队如支月英老师般默默无闻,却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使命,用心血和汗水编织着乡村的诗和远方。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深刻内涵,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动人的风景。(蒋明来 郭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