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9月 30th, 2025

感动中国网

感动中国 感动世界

新乡文脉里的无声清泉——张爱新印象

9月 13, 2025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乡的夏,日头毒辣,生生烤白了一条条土路。我蹬着那辆浑身吱嘎作响的自行车,土路上浮尘扬起,燎着裤脚,汗珠子砸在车把上,洇出小小的湿渍,又顷刻被热气蒸腾干净。七八十里坑凹路,只为将几页涂抹得深浅不一的方格稿纸,送到市群艺馆那座灰扑扑的旧楼里。彼时二十郎当岁,胸腔里揣着滚烫却莽撞的文学痴梦。张爱新,胡佳作老师,她们就在那间弥漫着油墨与旧纸气息的斗室里,伏案编着《群众文化》小报与薄薄的《新花》。

初见张爱新,她身上自有一种沉静妥帖的气度。见我汗淋淋立在门口,稿纸在手里攥得发蔫,她放下笔,眼梢扬起,“小薛?”声音不高,却有令人安心的力量。她拉我到水池边洗手洗脸,水声哗哗,搓掉了路上的燥土气。末了,竟不由分说,领我回家吃饭。屋里简朴,桌上萝卜青菜,盐味浓厚,却是我口中久未尝到的温软厚实。饭后,她便拾起稿纸,灯光下她的侧影专注得如同雕镂,笔尖划过字句,那声沙沙细响,一下下耐心地剔刮掉我文字里的少年粗粝。原来字句也能被这般细细打磨。

自此,便有了书信往来。昏黄灯下,拆开信封,她端正却带风骨的字迹铺展眼前。或言稿子有筋骨了,或指一处遣词生硬。纸张传递的不仅是指点,更是对远在原阳那个青年痴心文字的托举与温暖扶持。某次,她知我好字画,竟有心寻得新乡市著名画家杨淼先生一幅山水小品。再见时,她掀开一方棉布包裹:“给!”画轴显出,裱得极是精细妥帖。“山水养人,”她轻轻一句,“年轻人,也该有点山水的样子。”那时她眼底浮漾着温煦的光影,未曾预料后来世事如峰峦叠叠,竟将我们硬生生隔开了二十余载光阴。

岁月茫茫,各自流散奔走。再得音讯,恍若隔世。张爱新已任职新乡市图书馆馆长。馆内深阔幽邃,书香沉潜如海。她自古籍书库的深处向我走来,步履依然那样稳妥平静。发间添了银丝,身姿却依旧高挑,亭亭玉立,宛如修竹。目光相触的刹那,她眼角漾开细纹,唤出声来:“小薛!”声音穿透了二十多年堆积的陌生尘土,径直落回那个炽热莽撞的下午——那一声招呼,竟让沧海桑田骤然坍缩。

她语气淡然,“读书人,多看看这些。”书册函套绸面光滑,触手温凉,承载的分量却远超纸墨——那是岁月淘洗沉淀下的文明之重,是一位师长对当年那个骑车少年未曾中断的凝视与挂牵。翻动书页,那些沉睡的汉字便苏醒开口,诉说她未曾亲口吐露的叮咛与期许:字字皆珍重,卷卷是深心。

如今她已退休。其间人事浮沉,她始终如深流静水,默默涵养着新乡一城的文脉。从编辑桌案前字斟句酌的灯下身影,到古籍库里埋首书海的馆长步履,张爱新其人,便似古籍函套上那方朴素的绸——不炫目,不以绢帛锦绣自矜;然而指腹所触,却自有温厚坚韧的质地。

杨淼先生当年的画作,至今悬于我书房壁上。山石静默,水势幽澹。每每凝视,画中山峦仿佛也徐徐涌动出岁月的质地。我恍然惊觉:张爱新予我的,何尝不是一幅更深广的山水卷轴?画的不是重峦叠嶂,而是以她整个生命的沉静与坚韧为墨,以无言的点拨和书册的重量勾画出的山脊——赠我攀援,引我观览天地辽阔。

有时凝望壁上山水,墨色已随年月渗入纸背,愈发沉郁。那山石幽壑之间,仿佛又浮起她的影子——并非缥缈之姿,而是那日在群艺馆门前,她唤我“小薛”时嘴角延展的笑纹,如同山石缝隙间意外的清泉。原来人生长卷上,最动人心魄的并非奇峰突兀,恰是这涓滴无声的泉流,它潜行于岁月岩层之下,不为寻常目光所察。

张爱新其人,一生似暗河蜿蜒地底,表面不见波澜;只待青年行至干渴处,她悄然现身,便涌出一脉清泉。新乡不知多少懵懂笔尖,曾受此无声灌溉,在贫瘠年代悄然抽枝。她手中递出的,既是纸页上的山水馈赠,更是山峦深处的精神地图——容迷途者攀援,给后来人指认文脉的峰峦。

作者简介:薛宏新,中共党员。曾出版《小河的梦》《婆婆是爹》《可劲乐》《花间拾趣》《童趣》《鸡毛蒜皮》等个人文集,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故事会》《故事世界》《民间文学》《今古传奇故事版》《传奇故事》《古今故事报》《当代文学》《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安阳日报》《平顶山晚报》《焦作晚报》《新乡日报》《林州文苑》等数百家报刊网络平台,《河南科技报》发过3个文学专版、《作家文苑》发过一个专版、《聪明山文艺》发过2个专刊、《当代文学》海外版发过散文专辑。为《临明关文学》《聪明山文艺》副主编、《现代作家》特约作家、编委,河南省原阳县乐龄书香团成员,原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