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 9月 11th, 2025

感动中国网

感动中国 感动世界

昆仑文化与殷商过渡

9月 11, 2025

昆仑文化与殷商过渡

伏羲女娲文化传承人 孙青 编撰

  盖虞夏时期所称的“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到了商人则易名为“岳”,不再用“昆仑”之称,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是新朝,刻意要与虞夏旧典立异——这是昆仑虚地点迷失的开端,或者一种被隐藏着的真相。

  总之古人认为昆仑虚上有诸多建筑。后来洪水退去,人们开始“降丘宅土”,离开了生活不便的高山丘陵回到平原,原来居住的山陵就被废弃,变成了无人居住的丘虚。昆仑虚应该也是这种情况,只是因为上面有上帝百神的宗庙,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宗教场所。而这些文化记忆与安阳紫金山伏羲女娲大洪水灭世后重建的民间传说同出一辙。

  要之,昆仑丘(虚)本是上古时期人们祭祀上帝百神的地方,也是一个古族群的重要聚居地,其名“昆仑”为“圜”、“圆”义,为天体之形,故它就是天丘(虚),是上天的象征,后来诸朝的祭天场所“圜丘”即古昆仑丘的模拟,实为虞夏之遗制。这一论述恰恰正是,当今遗存在安阳西部紫金山,外圆内方的古建筑群相呼应。

  古人选择祭祀上帝百神、先公先王的场所,必定是在离其居住地不远的地方,传说中的昆仑虚,应该是在上古虞夏境内的人烟稠密的地区,虞夏均是中原王朝,绝无可能在遥远西北的蛮荒无人之所。

  昆仑即圜丘,圜丘亦即昆仑,合之则可名曰昆仑丘或昆仑虚。昆仑圜丘为古人的祭天之所,祭天之礼作为大礼,唯有受命于天的天子才有资格享有,因此在居中而治政治制度的背景下,由于天子必居天下之中,因此祭天的圜丘也必建于天下之中,这实际为昆仑丘赋予了地中的意义。”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古书中找不到昆夷(畎夷)居住在昆仑虚的线索,而古书里记载居于昆仑的,就是上帝、百神,另外就是一些神奇的动物、植物。上帝百神居昆仑虚《山海经》中有明文,《淮南子·本经训》也说“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周礼·大宗伯》郑玄言“神在崐崘”,陆德明《释文》本则作“混沦”,百神居住在昆仑这是虞夏以来的古传。显然,昆仑称“虚”或“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人认为有上帝、百神居住的缘故。上帝、百神本应该是居住在天上的,而下居昆仑,则昆仑虚在虞夏人心目就相当于上天,《淮南子·墬形》里说:殷墟卜辞中有个很重要的祭祀对象岳,经常与“河”并祀,祭祀岳的辞极多与求雨,祭年相关。

  以上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与距殷商三十公里的西部紫金山,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在紫金山山顶,至今有块明朝的转自大定十八年《紫金山癍》碑文,缀述了紫金山自古就有的事实,而非民间建制,并有大雩祈雨等文化痕迹,而这一切又与商朝皇家祭祀场所不谋而合,有重大关联!!!

  作为殷商大王朝的配都淇县灵山,距安阳大概八十公里,而被周朝作为殷商的女娲祭祀场所。这些历史很大层面上是后人为了某种意义而转移了视线。原因很清晰是姜子牙的老家是鹤壁,而非正常手段,亦或是胜利王朝的新思路,转移了这一重要文化信息与宝藏,并杜撰了商纣王戏女娲的一出千古奇案。

监制 王尚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