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棘的月光是带着香气的,因为它有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月饼承载着一代代长垣人的记忆。
五六岁时,中秋月饼都是自己蒸制。乡间有月饼模具,模具是一圆形板,上面挖出圆形凹槽,里面刻些浮雕花纹。在凹槽里加入和好的面,两板相扣,放入笼屉,就蒸制成了月饼。中秋前两天,母亲借得模具,就开始和面。面里裹些白糖。蒸出来又圆又胖,特别甜。
模具不多见,家家要提前借。模具就在乡间流动,像游动的月亮。

其后,九棘丰盛月饼多起来,走亲访友,是九棘丰盛月饼。中秋团聚,是九棘丰盛月饼。月饼如烧饼大小,花纹面印团圆、双喜字样。周边还有连理花纹。里面馅料有青红丝、花生、杏仁、核桃、冰糖等,硬硬的,很甜。一家人聚在一起,掰开一块,甜蜜伴着亲情欢聚的喜悦,都嚼进了肚里。

九棘丰盛月饼,和中秋、团圆、亲情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月饼里,还掺杂着一抹抹淡黄朦胧的月色。
还有春节吃的三刀,也是九棘的。纸盒子,贴一红纸,里面是满满一盒。特别甜,小时候最爱吃。晚上睡前,趴在床头,一盒一会就吃完了。然后,进入甜甜的梦乡。

对九棘,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它是我姥姥的娘家。
听母亲讲姥姥的故事,姥姥家原来是九棘大户,家里酿醋,开醋坊。但姥姥命不好,几岁上,就没了娘。后来有了后娘,又有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十七岁上,姥姥就嫁到了堤东小街村,嫁给了姥爷。姥爷打小没爹。
两个残缺家庭长大的苦孩子,却给儿女撑起圆满的家,生养了一大家人。就像月饼模子,扣在一起,就是幸福和团圆。

三十多年后,我才带着父母于一天夜里来到九棘,父母退休了,我们周末、晚上开车转,走了很多村子。九棘村好大,街好长,据说还有集会,我看着街两边的屋舍,在那闪动的灯光中,我在寻找,姥姥家的醋坊还有月饼。
总觉得那一股股香,仍在鼻端飘浮。
其后,外出求学,各色月饼多起来,九棘月饼淡出了记忆。
不想,这么多年,九棘丰盛月饼一直在发展,而且品种越来越多,除去最核心的五仁月饼,还有紫沙、绿豆等三十余种。它也随着时代在发展。

如同酿酒一样,制作五仁月饼,先要采集新鲜的玫瑰花瓣,进行发酵,二个月的发酵期后,再到原产地采集果仁,制作馅料。还要手工揉面,制作面皮。历半年余才能制成月饼。

这么多年,他们拒绝浮躁,坚持手工,传承匠心,一直保持原有的口感和质地。为了保证月饼质量,他们从云南选了两种玫瑰,在长垣建立种植基地,确保采到更新鲜、更香浓的玫瑰花瓣;为了减少月饼的油腻感,加入云南发酵普洱茶,让其相互中和,酥甜之中又带一种淡淡的茶香。
月饼,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长垣人,中秋节,吃一口九棘丰盛月饼,不只是家乡的味道,还带着浓浓的回忆。
月饼,就是过去的时光,能吃的月亮。(王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