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提供了工作遵循。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围绕“村里有什么、发展缺什么、我们干什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域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在希望的田野:风景这边独好
俗话说:人勤春来早,地勤土生金。作为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山区县,耕地成了农民眼里的宝贝疙瘩,科学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勤劳耕作,再贫瘠的土地一样能长出诱人的“金饽饽”。
金秋时节,行走在德峨镇新街村的山间田野,放眼望去,成片的万寿菊竞相绽放,金黄色的花海随风起伏,“丰”光无限。新街村第一书记韦吉昌给我们科普:万寿菊花期约4个月,期间可采摘8至10次,亩产值在2500到3000元之间。他们村还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万寿菊抗前列腺癌新药的开发研究,进一步挖掘万寿菊价值,让这一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增加群众收入的特色产业在新街村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 |
| 德峨镇新街村万寿菊竞相绽放 |
“我们村主要发展的产业是‘烟稻’轮作,着重打造‘两张叶子’的产业发展格局,已连续三年获评百色市‘产业兴旺红旗村’……”说到村里的产业,克长乡河马村的第一书记黄正雨满脸自豪。河马村地处山间盆地,有着上千亩的沃野良田,他们因地制宜,按照水稻和烤烟的轮作方式,打造出了全县重要的烟稻轮作示范基地,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产业。河马村还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模式,推广“烟稻鱼”的立体生态种养,着力开发“一水两用、一田三收”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挖掘土地资源的更大潜力。
![]() |
| 河马村烤烟种植俯视图 |
十月的开冲万亩油茶园示范基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群众忙着采摘、装运油茶果,洋溢在群众脸上开心的笑容和挂在枝头一颗颗金灿灿的油茶果,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领我们参观的第一书记陈春娓娓道来:开冲村群众靠种植油茶脱贫,也靠它走向了富裕。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区充分发挥着核心引擎作用,强势辐射带动全县油茶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全县油茶林面积已突破20万亩,覆盖乡镇16个,惠及种植户1.7万户,年产值已突破2.61亿元,油茶果成了点亮百姓致富希望的“黄金果”。
![]() |
| 开冲万亩油茶园示范基地油茶丰收 |
在寂静的村庄:鸡鸭成群鹅自悠
在农村,养殖业一直是很多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依托特色资源、独特环境,将特色养殖产业作为强农富民、激活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养殖专业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隆林黑山羊早已名声在外,它是优质的肉用山羊,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耐粗饲、不易生病,已被列入广西畜禽品种志。德峨镇么基村立足天然草坡资源,以黑山羊养殖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激励+技术指导+党建引领”组合拳,成功带动30多户村民增收。养殖大户杨春华在专业技术特派员的指导下,坚持生态放养模式,这些年来他的黑山羊养殖事业稳步发展,年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他也从以前的贫困户摇身一变为如今的“致富带头人”。可观的收益形成了极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很多群众纷纷加入,其中32户脱贫户通过养殖黑山羊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年纯收入突破10万元,黑山羊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羊”“幸福羊”。
![]() |
| 隆林黑山羊 |
岩茶乡者艾村四面环山,一条冷水河穿境而过,境内山涧溪流纵横,形成了独特的水域生态环境:水质清澈无污染,富含多种矿物质;两岸水草丰茂,昆虫饵料繁多。村民采用传统的“放养+补饲”模式,让鸭群在自然环境中自由采食鱼虾、水草,在独特环境里生长的清水鸭肉质紧实、脂肪均匀、鲜香无腥。近年来,者艾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80余户脱贫户参与,养殖方式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清水鸭年出栏量从最初的不足1万只到如今的5万只,养殖水域也扩大至80亩,2025年,仅清水鸭养殖一项便为合作社创收产值300余万元。
![]() |
| 岩茶乡放养清水鸭 |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因其拥有全球濒危物种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长尾雉而闻名,同时保护区内植被资源丰厚,各类花草品种多、分布广、花期长,非常适宜生态蜜蜂的饲养繁衍。金钟山乡弄八村的群众也一直有养蜂的传统,具备了一定的养殖基础和技术,他们将蜂箱放置在森林里进行生态养蜂。据了解,目前弄八村蜂农有200多户,蜂蜜年产量稳定保持在4万斤以上。按照市场零售价野生蜂蜜60元每斤的价格计算,仅养蜂一项,就能为当地蜂农带来近200万元的收入。2022年,弄八村集体经济产业—桂蜂哥生态蜂蜜正式注册成功并上市销售,如今这一甜蜜事业已走出大山,走向了全国各地。
![]() |
| 弄八村蜂农采收蜂蜜 |
晨曦微露,朝霞轻柔。走进猪场乡那伟村,随处可见村民赶着一群群黄牛行走在山路上,此起彼伏的牛哞声不绝于耳,一幅充满乡村气息的放牧图映入眼帘。那伟村第一书记唐贵豪向我们讲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养殖黄牛,少则两三头,多达数十头,黄牛养殖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21年那伟村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建成了生态黄牛养殖项目,通过农户土地流转,建成了双列式暖棚牛舍及仓库、草料间等配套设施,并且种植了牧草100多亩,养殖黄牛400余头,且年年呈上升势头,那伟村黄牛规模化养殖路子越走越宽。
![]() |
| 那伟村村民赶黄牛行走在山间小路 |
在美丽的家园:诗与远方添乡愁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充分发挥乡村特色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种类型的农家乐、研学热、红色游遍地开花,“诗和远方”在青山绿水间触手可及。
在与贵州省隔江相望的南盘江畔,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它就是者保乡同福村。这里依偎着美丽的南盘江,他们就从“水”上做文章,这些年逐渐打造出了龙舟赛河道、腊仁欢乐水乡、野钓赛基地等景点,同时开发出金井神鱼洞研学路线,创作村歌,并且成功申报非遗民俗《四月四敬鱼节》、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如今同福村“水上乐园”已成为各地游客趋之若鹜的“打卡地”。
![]() |
| 同福村腊仁欢乐水乡 |
打造农文旅项目,开发旅游新标地,这是德峨镇三冲村一个新思路。这些年来,他们正在打造一个让游客感受非遗魅力、体会乡村宁静、领略自然之美、尝试民宿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他们依托1200米至1680米的海拔优势与常年云雾缭绕的气候条件,培育出5000多亩高山生态茶园,“云雾三冲”的美誉声名远播。三冲缘高山茶园旅游区2024年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年接待区内外游客约12万人,收入达228万元。
![]() |
| “云雾三冲” |
位于万峰湖核心地带的革步乡央索村,摒弃了过去单纯靠玩水观光的旧思路,将“农家乐”作为撬动乡村旅游的支点,打造了兼具乡土韵味与现代舒适度的精品农家乐——渔家乐山庄。在这里,渔家乐山庄成为连接游客与乡村生活的纽带,村民把闲置民房出租,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乡村生活的“临时村民”,真正实现了“融进去”的深度体验。他们依托湾景开发的垂钓平台、临水码头,与渔家乐山庄集群联动,形成了“宿在景中,游在画中”的闭环体验,直接将当地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 |
| 央索村万峰湖临水码头 |
天生桥镇风仁村辖区有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保留着原来水电部队留下的营房设施,另外还有大哄豹自然保护区、雷公滩、“天湖小三峡”等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交汇点。憧憬未来,第一书记杨会明胸有成竹:我们将结合军旅文化将辖区天湖小三峡至雷公滩一带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徒步健身、康养、野外露营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以“红色记忆”为魂,以“自然奇观”为韵,串联风仁村独有的红色文化与山水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生态探秘”融合型文旅目的地。让红色基因在与自然生态的碰撞中活起来,形成可看、可玩、可学、可忆的文旅闭环,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 |
| 天生桥镇大哄豹自然保护区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时虽已是晚秋,但隆林各族自治县村级产业的繁荣发展景象正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田间地头人们还在忙碌着秋种秋收,山路上牛羊撒欢牧歌声起,革步湾景区客轮穿梭游人如织……在隆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愉快的歌声在耳边回荡:苗岭杜鹃红似火,跳坡花裙似彩霞,彝寨六月送布谷,村边地头燃火把……《五彩隆林五枝花》这支熟悉的歌,将我的思绪再次带进了春天,一条无比宽广的产业振兴道路在春天的世界延伸,春风拂面,花团锦簇。(蒋明来 侯永军 郭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