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乡,远渡重洋,他国求学获新知;壮岁返里,勇担重责,巨人奔跑启宏图。

他就是韩钊蓬,巨人集团董事长,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长垣市政协常委、新乡市侨商联合会理事、长垣市侨商联合会副会长,长垣新一代起重机械行业的领军人物。
起重世家
在韩钊蓬身上,一点也没有那种留学归国人员的傲气、洋气,相反,还给人一种特别朴实低调的感觉。他集开放包容、谦和真诚于一身,这是中西文化浸润所致,也是他特殊的成长经历造成的。
一切,都要从三十五年前说起。
1990年,韩钊蓬出生在长垣一个从事起重机械制造的家庭。
长垣,被誉为 “中国起重机械之都”,拥有整机生产厂商 130 多家,配件生产企业近 900 家,起重机占据了全国起重设备市场的 “半壁江山”,业内更有 “长垣停产,全国缺货” 的说法。
在韩钊蓬出生的年代,长垣起重机械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积淀,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韩钊蓬的父亲韩红军,就是引领起重机械产业发展的骄子,他于1987年创办巨人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韩钊蓬幼年,随家人生活在巨人集团老厂区一栋办公楼上,每天映入眼帘的,是工人们专注作业的身影、往来穿梭的大小卡车;萦绕耳畔的,是焊枪的滋滋声、金属碰撞的咣当声。“近朱者赤”,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让他对起重机械制造产生了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注定了他人生的方向。
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给予他很大的期望,对他的教育很用心。他从小学起就离开了长垣,到外地就读,韩钊蓬不负众望,于20岁那年,考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成为运营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运营管理是科学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企业运营、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运营管理强调通过标准化、量化和优化工作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营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中后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选择这个学科,包含韩钊蓬和家人对他的深意。这也表明他虽人在外地,但心系家乡,从进入美国留学的那一天起,他就在为将来回到家乡,振兴起重行业做准备。

2014年,韩钊蓬以GPA满分的优异成绩毕业。他把象征荣誉与成就的红色学位帽小心收藏、带回中国,将它视为转动命运的齿轮。
回国后,韩钊蓬并没有急着进入 “巨人” 企业,而是选择了一家外企物流单位,让自己沉淀与学习。在这段学习期间,韩钊蓬收获很多,他发现,外企的物流管理运转效率特别高,比如,厂区只有4小时库存,一辆货车计划进厂卸货时间精确到分钟,从入厂到出厂严格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韩钊蓬就想,如何借鉴这种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起重机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
巨人之途
2016年,结束打工生活的韩钊蓬,踌躇满志地进入巨人集团,正式开启奋进之途。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成立近三十年的巨人集团,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谷。
整个起重行业,正置身于近乎饱和的市场红海,直面着愈演愈烈、近乎白热化的行业竞争浪潮,巨人应该何去何从?
危机从父亲的愁容、白发上都能看到。看着憔悴的父亲,韩钊蓬说不出的心疼。
他知道,巨人集团寄寓着父亲的希望,凝聚了父亲一生的心血。如果失去巨人,对父亲的打击将是多么大。曾经,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父亲,靠着一台机床白手起家打天下,在走南闯北的创业生涯里,拼尽心力、筚路蓝缕,创造了一个高中生打造国家级明星企业的起重传奇,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巨人之路。
在父亲的叹息声中,韩钊蓬觉得,是该自己站出来,承担起责任的时候了。

在他心里,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被激发出来。自小,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他,不仅没有消磨掉博弈精神,反而在远走异国读书的岁月里,那种开阔的全球视野,更将他历练为心怀大志的青年。让他重新审视了起重行业,审视了巨人。
他知道,曾经拼尽全力赢得的那顶红色学位帽,不是瞻仰过去的纪念品,而是博弈未来的 “重武器”。
最终,韩钊蓬做出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决定。他决心挑起父亲的担子,带领巨人集团开辟新的发展之路。
奔跑之路
创业容易守成难。
2021年9月,在巨人集团发展战略处于转型期的关键,年仅31岁的韩钊蓬接任了董事长一职。摆在他面前的,是竞争几近白热化的市场,是几近饱和的市场空间。
怎么办?经过深入的调研,韩钊蓬抡起了他的 “板斧”。
不成功,便成仁。企业只有在创新中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因循守旧只能被淘汰出局。

第一步,韩钊蓬将企业文化重塑作为首要任务,确立 “努力、拼搏、成长、收获” 为核心理念,搭建起量化考核与多元激励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在增强员工归属感方面,他推出系列关怀举措:每月组织文体活动,每年安排全员旅游,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健康体检。通过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并重的策略,有效促进员工与企业协同发展。
第二步,打造核心团队。他始终秉持 “企以人兴,业以才旺” 的理念,将人才视作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了落实这一理念,韩钊蓬主导制定了企业人才中长期战略,构建起分层培育体系:针对基层员工,重点提升其专业技能;对于中层管理者,着重强化管理能力;而高层领导,则专注于战略研究与规划。此外,企业通过引才计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并完善 “引才、育才、用才” 的全链条激励机制,有条不紊地搭建起科学的人才梯队。
第三步,接下来,韩钊蓬带领团队聚焦拳头产品打造。拳头产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彼时,巨人集团面临产品同质化困境,亟需一款具有独特优势的拳头产品打开局面。为此,韩钊蓬率队开展国内外考察调研,积极探索创新路径。2018年,他推动集团与韩国企业达成合作,落地无人值守起重机项目。该项目不仅荣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奖,更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凭借此次突破,巨人集团成功摆脱发展困境,逐步成长为起重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领军企业。
近年来,巨人集团锚定科研创新主航道,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推动科研项目全链条发展,构建起多方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新格局。成立河南省智能起重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研发平台,投入资金数千万元,累计获得专利153项,发明专利17项,科技成果16项。从至暗时刻挺身过来的巨人集团,如今已成为起重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领导者。
如今,巨人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成长,是企业家的智慧带领,也是河南省相关扶持政策 “开花结果” 的缩影。从2021年开始,企业在购置用于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设备、软件时,河南省级财政都给予了最高不超过30%的奖补资金,助推企业持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力,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巨人,在韩钊蓬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就完成了绿色工厂的变革,也成就了企业战略顺利转型,全面步入现代化智能装备制造行列,获得 “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工业企业”“河南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能碳管理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等荣誉称号。
通过采访,我们强烈感受到,在韩钊蓬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品质。他一直在以奔跑的姿态在努力。谈话中他特别强调波士顿矩阵理论,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各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制定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从 “金牛业务” 中获取稳定现金流,为 “明星业务” 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密切关注 “问题业务” 的发展潜力,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审慎评估 “瘦狗业务”,适时做出业务调整决策。基于此,他提出了巨人的未来要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优化产品结构,继续深化新型智能技术,产品全部实现高端技术自主研发,坚持在做智能创造的 “二次创业” 道路上,带领他的团队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空闲的时间里,韩钊蓬喜欢与父亲一同运动。他说,当巨人成为巨人,不能停止的就是前行与奔跑。他在生活中奔跑,也在带领着巨人集团,一同不停地向前奔跑,开创新的荣光。
奔跑,对于韩钊蓬,既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曹道伟 王自亮)